时间:2022-12-18 15:57:07 | 浏览:399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阳春三月,天气一热、阳光一晒,漫山遍野的春茶就开始抽芽疯长。疫情打乱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让城市“慢”了下来,但太湖之滨的3.9万亩洞庭山碧螺春等不起,更慢不得。
碧螺春的鲜叶采摘,靠的是传统手工方式,一斤特级碧螺春,需要采摘76300多个芽叶,还要再挑拣76300多次,在全球茶叶的制作中,其精细程度绝无仅有。在疫情的阻隔下,碧螺春的采茶、挑茶、炒茶、包装等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面临着人手短缺的困境。
谁来完成这些工作?外地工人的缺口如何填补?如何实现防控和生产“两手抓”?
在洞庭山碧螺春茶传统产区的吴中区东山镇和金庭镇,茶农、茶厂、企业和政府“四手联弹”,全力保障茶产业用工和生产安全,提高茶农收入,确保这一特殊时期碧螺春依旧香飘全国。
采茶缺人手 嫩芽变老叶 价格卖不高茶农受损失
位于金庭镇缥缈峰一侧的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碧水缘茶叶基地里,十余位采茶工人在高低错落的茶树间聚精会神地忙碌着,熟练地将嫩芽收进篓筐;但和2020年前150余人的采茶队伍相比,今年该公司算上所有行政工作人员,只有近80人在岗。
“招两名西山本地采茶女工,待遇好商量,最好明天就能上岗,介绍人也有报酬。”在金庭镇本地的一个微信群中,这样急迫的招工需求很常见。
碧水缘茶叶基地的负责人蔡益民坦言,现有的采茶工人,都是上一轮疫情结束后,立刻从老家来到岛上的熟练工,更多的外地工人,却被这轮疫情挡在城外。
记者了解到,数据显示,往年的采茶季,金庭镇共有外来工人超7000人。今年受疫情影响,人员无法大规模流动,金庭镇实际到岗人数只有约2000人,东山镇的外地工人只来了600多人。
在东山镇新潦村的庭源合作社,操着本地口音的茶农戴着矿灯、背着篓筐,天刚蒙蒙亮就上山采起了茶叶,采摘次数也从一天一次变一天多次。
“往年采茶季,合作社里几乎每家每户有外地工人来帮忙,东家包吃住、工人采好茶,这样的模式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合作社负责人说,今年疫情发生后,鲜有外地工人抵达,这也导致了部分茶农只能亲自“上阵”,就为了全力提高青叶采摘量。
明前碧螺赛过金,苏州人都好喝杯“明前碧螺春”。除了时间节点,茶叶的档次还体现在嫩芽的长度,一般高档的碧螺春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芽叶长1.5至3厘米;中档碧螺春以一芽二叶为主,芽叶长3厘米左右。三月后,气温上升较快,一场滋润的春雨,就会加速芽叶生长。一旦采摘不及时,嫩芽就会变老,自然卖不高价格。其间的价格差将让辛勤劳作一年的茶农们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
乡邻伸援手 企业来助阵 多地互动减小疫情影响
午后,在东山镇太湖村,数十位村民围坐在一张张特制的长桌前,手脚麻利地挑拣着刚刚从茶园里采摘来的青叶。众人拾柴火焰高,晚饭前,绝大部分工作都能完成。
太湖村,这个曾经的湖畔渔村和东山御封茶厂携手,不仅为村里退捕渔民的家属带来一份收入不错的手工活,更有效缓解了这座著名茶厂今年旺季人手紧缺的问题。
“两年多前,渔民退捕后,我们便和镇、村合作提前开展培训,储备了一定的采茶工、拣茶工,基本能满足旺季用工需求。”东山御封茶厂负责人严介龙说。
放下渔网、挑起茶叶,这样的身份转变,在这个采茶旺季不是个例。
“光福的花农去金庭,临湖的农民到东山,还有部分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一起加入到碧螺春的制作流程中来。”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秘书长叶国平说,周边相邻乡镇的闲置人力,弥补了部分用工缺口,为很多茶厂采收第一批青叶提供了保障。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当风险来袭,一群人却可以走得很稳。在疫情带来的经营压力面前,还有很多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手,全力帮助茶厂销得更顺、销得更好。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批来自餐饮企业金海华和苏州筑梦网络的员工赶到了碧水缘茶叶基地,他们从上午九点一直工作到下午三点,打包好了数百盒茶叶发往全国各地,有效补充了作业线上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爱心企业不仅出人,还帮我们免费直播带货,多销了20多万元的茶叶。”蔡益民说。
安全时刻讲 收入要保障 政府协会共护茶叶生产
3月18日,在金庭镇堂里村,一队“大白”利用午休时间,在制茶车间外搭起帐篷。为了减小对采茶的影响,该村为辖区多个茶厂提供点对点的核酸检测服务,免去了工人们的奔波。
同时,吴中区相关部门、板块也已提前准备,不仅鼓励各地共享工人,还通过强化核酸检测等多种手段提供安全保障。“我们从老家出发前就做了核酸,到了厂里,每隔一天就有村里安排的检测,让我们心无旁骛地做好工、采好茶。”来自盱眙的采茶工王中华说。
为了实现疫情防控与茶叶生产“两手抓”,吴中区还严格落实采茶、炒茶全过程全环境消毒消杀防疫要求,促进茶叶生产车间等重点场所消杀工作科学、规范、常态化的开展。
记者了解到,金庭镇要求茶企严格实行人员进出管理制度,所有进出人员严格履行“停、问、测、记、查、放”的流程,外地工人集中居住管理,严格遵守住所和工作场所“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方式,用暂时的封闭式管理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
“目前,我们已在金庭镇成立金岛茶叶有限公司,统一集中收购青叶;在东山镇,也将成立茶叶加工中心,免费将茶农的青叶加工成成茶,延长茶叶销售期。”叶国平表示,他们将力争通过多重举措保障茶农收入,做到疫情防控不减压,复工复产不减收。
(苏报融媒记者 陆宇其/文 杭兴微/摄 部分图片由吴中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茶色碧绿,茶形卷曲如螺,春天采摘,因此康熙帝赐“碧螺春”雅名,碧螺春是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茶,从茶叶属性上面来说,碧螺春是绿茶,一直以来也是在中国十大名茶之列。而且还是十大名茶的前几名。碧螺春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真正碧螺春茶名的由来 ,
十大名茶版本之一想要鉴别洞庭碧螺春有三步,先看是不是原产地,再看是不是原树种,最后看是不是原工艺。原产地:与浙江、四川碧螺春不同,洞庭碧螺春有固定的原产地,就是苏州太湖里面的洞庭东、西山。其中西山是湖中的一个岛屿,东山是伸入湖中的一个半岛,
学生党盼望寒假,上班族盼望春节,而一大部分苏州人在盼望明年的第一杯碧螺春!通常来说,碧螺春在3月份开始采摘,最晚是在谷雨采摘,采摘时间持续1个月左右。众所周知,从春分到清明期间采摘的碧螺春是最好的,因为清明前茶够得到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和
苏州本地产的洞庭(山)碧螺春茶作为名优绿茶的代表,在市场上一直名声在外,价格不菲。引得不少外地茶纷纷效仿,诞生了许多“外地碧螺春”。外地碧螺春和洞庭碧螺春价格相差悬殊,它们在口感滋味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在购买时怎么辨别?洞庭碧螺春我们做了一个
一杯茶细腻优雅,清香的碧螺春总能让人想起粉墙黛瓦的苏州,人们常说“清茶一杯也醉人,茶亦醉人何必酒。”碧螺春不仅是苏州的一张“名片”,更是让苏州走向世界的“护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58年农业部牵头组织的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
家有一宝,如沐春风。碧螺春可是苏州人的宝贝,清代文豪龚自珍曾评说:“茶以洞庭碧螺春为天下第一。” 碧螺春并不只是苏州才有,但只有苏州洞庭东西山出产的才被世人认可。据《太平清话》卷一记载:“宋南渡以前,苏州买茶定额六千五百斤(按:南宋以前苏州
有一种春雨,叫姑苏雨有一种春茶,叫碧螺春有一种珍贵,叫只生长在洞庭山有一种约定,叫明前第一茬嫩芽有一种鲜爽,叫一口春光醉风月不复归……不可复制的原产地,不可错过的明前茶一年一期,一期一会带着春天特有的活力,带着江南独特的温柔带着三月缓缓的微
眼看着,苏州就要进入冬天了,气候干燥湿冷,大家常常要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取暖,因此上火、便秘,甚至口舌生疮等成了很多人头疼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多喝去火清热的绿茶,苏州的宝贝碧螺春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跟着冬天一起到来的还有湿冷天气,会极
坐拥洞庭碧螺春,苏州人对它的爱从未消退。眼看着就要进入冬天了,还是有很多人每天早晚碧螺春,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冬天可以喝茶吗?”今天,我们通过科学的角度看看吧!碧螺春是绿茶,别名不发酵茶,即以采摘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不经发酵,直接杀青、揉捻
这一段时间苏州的疫情,让我一直在牵挂着哪里的茶——碧螺春。说起碧螺春的大名,很多人都听说过,也有很多人喝过。但你真的了解碧螺春吗?你喝的碧螺春是真的吗?碧螺春还有“吓煞人香”的香气吗?你真的了解碧螺春吗?碧螺春全名洞庭碧螺春,我国历史名优绿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汪宏胜)3月10日下午,记者从苏州市吴中区举行的2022年洞庭山碧螺春茶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22年洞庭山碧螺春茶将于3月12日开采上市。今年的特一级洞庭山碧螺春茶产地均价在每斤7500元以上,保护区核心内50年以上老茶
碧螺春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芽叶嫩、色泽鲜、香鲜灵的特点。产自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在碧螺春快要上市的时节,小白习茶记在此之际和大家分享一下,洞庭碧螺春的小知识。名字由来有一个说法是,康熙皇帝南巡时路过太湖,当地巡抚奉上当地的"吓煞人香"
碧螺春、蒙顶甘露两款茶,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傻傻分不清楚。前天苏州那边的朋友打电话咨询碧螺春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昨天四川朋友给我发消息说寄一些他做的蒙顶甘露。记得之前另外一个苏州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自己的碧螺春不够卖了,就会拿一些四川的进一些蒙顶甘
正宗洞庭碧螺春产地: 大家都知道正宗洞庭碧螺春出自于东山和西山这两个地方,但这两个地方产出的碧螺春也是大不相同的。 东山,一般有过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种在山上且黄泥土培养出来的碧螺春香气和口感是最佳的,而种在鱼池边或是马路边上的碧螺春就相
本人一直以为"洞庭碧螺春"产自洞庭湖,直到去苏州太湖东山岛旅游,才知道这么多年的错误认识。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