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6:19:37 | 浏览:848
“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饮茶的习惯早已深深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茶叶种类众多,其中绿茶的历史最为悠久,被称作“国饮”。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是绿茶类的典型代表,茶如其名:碧,道出其色泽;螺,道出其外形;春,道出其美妙。
碧螺春(图自图虫网)
皇家贡茶
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被当地人称为“洞庭茶”。
“洞庭茶”在唐时崭露头角。起初,人们采其叶,煮为茗粥。茶圣陆羽考察后,把苏州洞庭山茶写入了《茶经》。
北宋朱长文所著《吴郡图经续记》中记载:“洞庭山出美茶,旧为入贡。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谓之水月茶,以院为名也,颇为吴人所贵。”可见,到了宋代时期,洞庭山茶被称“水月茶”,逐渐为“吴人所贵”,并被选作贡茶。
碧螺春(图自图虫网)
明代时期,“苏州茶饮遍天下”之说流传甚广。此时的洞庭山茶在宋代入贡的基础上仍保持了名茶的品质,以谷雨前摘的“雨前茶”为最优,茶的形状逐渐向细紧、卷曲过渡。
因为茶香扑鼻,洞庭山茶在当地还有个“吓煞人香”的称号,而其“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则要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
据《苏州府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八年春,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来到太湖,巡抚宋荦献上洞庭山茶。品过山珍海味、喝过无数好茶的康熙对此茶“一喝钟情”,觉得“吓煞人香”的茶名不雅。康熙见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欣然赐名“碧螺春”。
从此,“碧螺春”闻名于世,不仅成为清宫的贡茶,还逐渐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果茶间作
一直以来,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其泡成茶汤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被人称赞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碧螺春茶园(图自图虫网)
鲜有人知,碧螺春独特的花果香,得益于其生长在果园之中,并且接受了特有水土的滋养。
碧螺春的原产地位于太湖东部,由于水体的调节作用,春夏气候温和,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再加上这里多丘陵和山坞,土壤肥沃,植被茂密,适宜温带果树和茶树生长。
洞庭山一带的农民勤劳智慧,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将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
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茶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正是这种果茶间作的种植模式,使得碧螺春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
冲泡好的碧螺春香味浓郁(图自图虫网)
非遗技艺
碧螺春的珍贵和来之不易,除却本身品种的优质,还体现在茶青的采摘和制作上。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采摘下来的碧螺春芽叶(图自图虫网)
上好的碧螺春制作流程全部由手工完成,分“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道工序,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摘碧螺春时,通常摘取1.6至2.0厘米长度的芽头,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至7.4万颗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
采摘回来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
正在炒制的碧螺春(图自图虫网)
之后,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这几道工序,制成的茶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泽银绿隐翠,叶芽幼嫩。热水入杯,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
在储存条件上,碧螺春亦十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放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随着科学的发展,也有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C以下冷藏箱或冰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色、香、味犹如新茶,鲜醇爽口。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传承千年的碧螺春茶就像捧着一杯舌尖上的太湖春色,清新爽口,清香甘甜,又不乏诗意。
来源: 中国茶叶学会 文旅中国
茶色碧绿,茶形卷曲如螺,春天采摘,因此康熙帝赐“碧螺春”雅名,碧螺春是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茶,从茶叶属性上面来说,碧螺春是绿茶,一直以来也是在中国十大名茶之列。而且还是十大名茶的前几名。碧螺春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真正碧螺春茶名的由来 ,
十大名茶版本之一想要鉴别洞庭碧螺春有三步,先看是不是原产地,再看是不是原树种,最后看是不是原工艺。原产地:与浙江、四川碧螺春不同,洞庭碧螺春有固定的原产地,就是苏州太湖里面的洞庭东、西山。其中西山是湖中的一个岛屿,东山是伸入湖中的一个半岛,
芷韵说茶张树昌,关注我,让你从茶叶小白快速成长为茶叶高手! 洞庭碧螺是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卷曲形炒青绿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的东山和西山都是太湖中的岛屿,这里常年气候温和,空气清新,云雾缭绕,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关于洞庭碧螺春茶
学生党盼望寒假,上班族盼望春节,而一大部分苏州人在盼望明年的第一杯碧螺春!通常来说,碧螺春在3月份开始采摘,最晚是在谷雨采摘,采摘时间持续1个月左右。众所周知,从春分到清明期间采摘的碧螺春是最好的,因为清明前茶够得到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和
苏州本地产的洞庭(山)碧螺春茶作为名优绿茶的代表,在市场上一直名声在外,价格不菲。引得不少外地茶纷纷效仿,诞生了许多“外地碧螺春”。外地碧螺春和洞庭碧螺春价格相差悬殊,它们在口感滋味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在购买时怎么辨别?洞庭碧螺春我们做了一个
一杯茶细腻优雅,清香的碧螺春总能让人想起粉墙黛瓦的苏州,人们常说“清茶一杯也醉人,茶亦醉人何必酒。”碧螺春不仅是苏州的一张“名片”,更是让苏州走向世界的“护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58年农业部牵头组织的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
家有一宝,如沐春风。碧螺春可是苏州人的宝贝,清代文豪龚自珍曾评说:“茶以洞庭碧螺春为天下第一。” 碧螺春并不只是苏州才有,但只有苏州洞庭东西山出产的才被世人认可。据《太平清话》卷一记载:“宋南渡以前,苏州买茶定额六千五百斤(按:南宋以前苏州
有一种春雨,叫姑苏雨有一种春茶,叫碧螺春有一种珍贵,叫只生长在洞庭山有一种约定,叫明前第一茬嫩芽有一种鲜爽,叫一口春光醉风月不复归……不可复制的原产地,不可错过的明前茶一年一期,一期一会带着春天特有的活力,带着江南独特的温柔带着三月缓缓的微
眼看着,苏州就要进入冬天了,气候干燥湿冷,大家常常要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取暖,因此上火、便秘,甚至口舌生疮等成了很多人头疼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多喝去火清热的绿茶,苏州的宝贝碧螺春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跟着冬天一起到来的还有湿冷天气,会极
坐拥洞庭碧螺春,苏州人对它的爱从未消退。眼看着就要进入冬天了,还是有很多人每天早晚碧螺春,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冬天可以喝茶吗?”今天,我们通过科学的角度看看吧!碧螺春是绿茶,别名不发酵茶,即以采摘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不经发酵,直接杀青、揉捻
这一段时间苏州的疫情,让我一直在牵挂着哪里的茶——碧螺春。说起碧螺春的大名,很多人都听说过,也有很多人喝过。但你真的了解碧螺春吗?你喝的碧螺春是真的吗?碧螺春还有“吓煞人香”的香气吗?你真的了解碧螺春吗?碧螺春全名洞庭碧螺春,我国历史名优绿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汪宏胜)3月10日下午,记者从苏州市吴中区举行的2022年洞庭山碧螺春茶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22年洞庭山碧螺春茶将于3月12日开采上市。今年的特一级洞庭山碧螺春茶产地均价在每斤7500元以上,保护区核心内50年以上老茶
碧螺春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芽叶嫩、色泽鲜、香鲜灵的特点。产自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在碧螺春快要上市的时节,小白习茶记在此之际和大家分享一下,洞庭碧螺春的小知识。名字由来有一个说法是,康熙皇帝南巡时路过太湖,当地巡抚奉上当地的"吓煞人香"
碧螺春、蒙顶甘露两款茶,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傻傻分不清楚。前天苏州那边的朋友打电话咨询碧螺春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昨天四川朋友给我发消息说寄一些他做的蒙顶甘露。记得之前另外一个苏州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自己的碧螺春不够卖了,就会拿一些四川的进一些蒙顶甘
正宗洞庭碧螺春产地: 大家都知道正宗洞庭碧螺春出自于东山和西山这两个地方,但这两个地方产出的碧螺春也是大不相同的。 东山,一般有过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种在山上且黄泥土培养出来的碧螺春香气和口感是最佳的,而种在鱼池边或是马路边上的碧螺春就相